ATTR-PN的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|罕见病合作交流会回顾
2020-09-21

01.jpg

2020年8月22日-23日,2020第二届罕见病合作交流会在京圆满举办,大会由病痛挑战基金会主办、中国罕见病联盟任指导单位,超过100余家罕见病组织线上参会,线上观看大会总人次逾260万,围绕主题“健康中国,一个都不能少”,汇聚患者组织、政府、医院、企业、媒体等多方力量,共同探讨罕见病问题的解决。

本届大会的部分分论坛,聚焦某类或某种罕见病,为患者提供最前沿的医疗指导。大会论坛“ATTR-PN的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”,邀请海内外研究这一疾病的医学专家等,为广大线上参会的病友详细介绍了这一疾病的诊疗现状与研究成果。

02.png

论坛“ATTR-PN的诊疗与疾病管理”发言嘉宾,左至右:袁云、孟令超、NisithKumar

本场论坛由亚洲大洋洲肌肉病中心理事、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袁云教授主持,袁云教授和国际神经周围神经病协会青年委员、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神经病学组秘书孟令超,辉瑞生物制药集团TTR淀粉样变医学事务全球患者支持负责人Nisith Kumar,依次进行了主题分享。

ATTR-PN是指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,成年期发病,会造成多系统受累,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,并且会引起心脏、眼睛、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,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。亚洲大洋洲肌肉病中心理事、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袁云教授,分享了《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诊治管理建议》,为患者全面介绍了这种疾病的最新诊治进展。

袁云教授指出,这种疾病的早诊断、早治疗非常重要,因为后期一旦造成脏器损害比较严重,就没有办法恢复了;而鉴别诊断要特别注意排除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。此前基因检测技术不普及,活检阳性率低,鉴别诊断困难;现在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,让疾病的确诊更为容易。随后袁教授介绍了治疗建议,包括对症治疗、药物治疗、疾病的自我管理、多学科诊疗等,并特别提醒要做好定期随访工作。

国际神经周围神经病协会青年委员、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神经病学组秘书孟令超,介绍了《ATTR-PN早期的诊断和管理》。他特别提到,为什么这个病突然得到很多关注?是因为近年来这个病有了明确的治疗方案,这也对早期就能明确诊断的要求更为迫切。

孟老师梳理了这种疾病容易被误诊的原因、诊疗建议,最后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感悟:一是作为医生,深切感受到面对的是每一个患者和每一个家庭,而不是疾病;二是希望患者组织和各方力量共同努力,让治疗药物早日被纳入医保,减轻患者负担;三是希望推动全社会对该疾病乃至众多罕见病的认知,关爱罕见病群体,拒绝歧视。

辉瑞生物制药集团TTR淀粉样变医学事务全球患者支持负责人Nisith Kumar,介绍了“ATTR患者组织及管理全球实践分享”。他从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的理念讲起,通过实例论证了患者全程参与研发周期、知情并“共同决策”的重要意义,并分享了在西班牙的案例,讲述了ATTR患者组织如何与企业等各方合作,有效推进了公众对ATTR疾病的认知,改善了当地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最后的总结环节,袁云教授表示,通过这种病的治疗研究,对其他疾病的治疗也有启发,特别是多学科协作,引导患者积极做好疾病的自我管理,调整好患者的生活状态、心理状态,对于患者最终过上高质量的生活,十分重要。

03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