罕见病创新药物的现状与展望 | 罕见病合作交流会回顾
2020-09-21

01.jpg

8月22日,由病痛挑战基金会主办、中国罕见病联盟指导的2020罕见病合作交流会在北京举行。大会分论坛“罕见病创新药物发展趋势”,本着从源头上解决罕见病病友用药难、用药贵的问题,围绕如何加强罕见病创新药物研发、研发中受到的影响因素等角度,展开了富有建设性的在线探讨。

02.jpg

论坛“罕见病创新药物发展趋势”发言嘉宾,左上至右下:吴久鸿 (教授,博导,主任药师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)、李杨阳(艾昆纬中国(IQVIA)管理咨询执行总监)、倪鑫 ( 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、北京儿童医院院长)、洪飞(淋巴瘤之家创始人)、冯静(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管理局宣传部副部长)、王金环(北京东方丝雨渐冻人罕见病关爱中心理事长)

论坛由北京东方丝雨渐冻人罕见病关爱中心理事长王金环主持,艾昆纬中国管理咨询执行总监李杨阳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博士生导师吴久鸿,国家医学中心主任、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,淋巴瘤之家发起人顾洪飞,海南博鳌乐城管理局宣传部副部长冯静出席论坛并在线发言。

艾昆纬中国管理咨询执行总监李杨阳,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分析介绍了罕见病创新药物在中国的现状。她表示,目前中国罕见病病药物,尤其是创新药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仍然是患者最大的需求。同时,罕见病的医疗保障尚缺乏全国层面的制度设计,不同地区的医疗保障发展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。

针对这种现状,李杨阳表示希望参考发达国家、市场的经验,达成整个社会统一共识,鼓励地方探索罕见病的保障模式,解决已上市罕见病药物未纳入医保的保障问题,加速出台全国性的罕见病保障政策。 

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博士生导师吴久鸿以《创新药全生命周期经济性评估与预算影响分析思考》为题,强调评价药物不能只看价格,而要看价值。

吴久鸿表示,新药研发始终与风险相伴,因此早期评估、早期淘汰、提高成药性非常重要。安全性、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,是新药注册上市的三大标准,而经济性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。新药上市后需要药物经济性评价,新药的临床试用阶段,适合评价药物使用的临床经济性,以便适应市场的变化、药品报销补偿政策,满足病患需求与期望。

国家医学中心主任、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,通过从儿童用药国内外现状进展、政策利好鼓励儿童药物开发、儿童罕见病药物创新发展格局、真实世界研究助力儿童药物研发上市四个方面,介绍了儿童罕见病药物创新的国内外经验。倪鑫表示,目前市场供应的儿童用药品种不足成人药的5%,儿童专用药品缺乏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共性话题。

倪鑫院长代表一线的医生发出呼吁,医生和患者都非常希望有药可用,愿意配合药物研发企业共同推进,开展儿童药物研发与引进,改善儿童罕见病治疗困境,为儿童药开发建立良好政策环境,提高儿童罕见病临床药物的可及性。

淋巴瘤之家发起人顾洪飞通过亲身经历,和与会者分享了中国患者组织参与药物研发的经验。他表示,患者不仅仅是被治疗的对象,更是最有动力解决自身问题、最了解患病过程与用药体验的存在。

统计显示,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,比普通临床试验的药物上市成功率高18%,极大降低了药物研发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。患者也有很大的参与空间,据统计,在药物研发过程的临床研究阶段,患者可参与的事项高达101件,有效地促进了新药更快、更好地上市。与此同时,患者组织通过独特的组织网络,高效完成患者志愿者的招募,更加适合患者参与整个临床研究的流程,从而推动对疾病空白领域的研究,最终实现病有所药,对患者治疗起到积极作用。

顾洪飞认为,中国的患者与患者组织可以在药物研发中可以做的更多。从2017年开始,淋巴瘤之家连续三年对患者进行调查,并形成了有关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和生存质量报告,希冀以此促进制度建设,助推新药加速纳入医保系统。

海南博鳌乐城管理局宣传部副部长冯静,通过《罕见病的药物引进创新模式》的分享,向与会者介绍了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时代背景、地缘特色、软硬件建设、政策优势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。

她谈到,博鳌乐城模式在医疗药品器械审批与引进、真实世界数据研究、特药保险等方面,有着示范性的开拓创新。并且,相关部门对罕见病领域也非常重视,成立了临床医学中心,联合多方开展疾病的临床研究,探索患者援助,未来继续希望有更多合作伙伴加入,共同支持罕见病群体。

在圆桌讨论环节,五位嘉宾还分别从医院、药学研究、第三方组织和患者角度出发,围绕“提升中国罕见病可及性”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
“罕见病创新药物发展趋势”论坛,希望感召众多医学科研机构、企业与广大罕见病患者携手,从源头上着力药物研发,改变罕见病用药极其有限的局面,为破解罕见病药费高昂、患者无力负担难题,打破许多罕见病“有病无药”、“望药兴叹”的局面。

03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