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主人公,是一个人,也是一群人,
TA是一位11岁的小姑娘,
TA们是一群古道热肠的爱心市民。
让我们听小姑娘妈妈的讲述吧……
我原本是辽宁营口一位务农的妈妈,
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琳琳。
4岁时,她经常流鼻血,肚子越来越大。
从沈阳到北京,经过一系列检查,
她被确诊患有戈谢病,
肝脾会不断肿大、骨痛难忍、发育迟缓……
唯一有效的药物,一年药费就高达百万!
这个晴天霹雳,让我难以接受。
抱着一线希望到处求医问药,
花了不少钱,债台高筑,
琳琳的身体却没有好转。
脾脏不断肿大,肚子越来越鼓,
严重时几天几夜躺在床上。
琳琳六岁时,我和老公离婚,
她又失去了父爱。
可她很懂事,知道家里困难,
经常跟我说,
妈妈,我不治了,咱们回家吧。
因为生病、治病,琳琳一度无法上学,
经常只能在家里默默呆着。
看她一个人寂寞的样子,
我就用手机放喜欢的歌给她听。
慢慢地,琳琳开始跟着唱,
渐渐爱上了听歌、唱歌,
我们母女俩原本沉闷的生活,
从此有了一抹明亮的光——音乐。
我发现琳琳唱歌好像很有天赋,
节奏感强,音色也好,学得还特快。
一首歌听上两三次,
就可以完整地唱出来。
心疼的是,琳琳既无法上学,
也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来指导她。
我只能把她的唱歌视频分享到网上,
希望更多人听到她的声音。
琳琳的歌声,打动了许多网友。
我知道,她一直有一个梦想,
登上正式的舞台去唱歌,
在一篇网贴中提到过她这个心愿。
想不到,竟触动了一次次爱心传递,
直到千里之外的杭州富阳。
一家公益组织和热心市民们决定,
要为琳琳圆了登台唱歌的梦。
消息传来,我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。
踏上飞机,还觉得像做梦一样。
以前出门去北京、济南看病,
我们的脚步都很沉重。
这次,琳琳高兴得又蹦又跳。
第一次坐飞机的她,
在机上不停地给叔叔阿姨唱歌,
告诉大家,“我要到杭州开演唱会了!”
叔叔阿姨们也都为她鼓掌。
好几位乘客当场说道,一定会去现场听你唱!
下了飞机,虽然是寒冬1月,
我和琳琳却一下子走进了春天里,
很多热心市民接我们,
给琳琳送上鲜花和小礼物。
大家不但帮我们预订了酒店,
还有许多好心人,
带着第一次来杭州的我们,
逛西湖、吃美食……
第二天,我们来到现场彩排。
这次帮琳琳圆梦的,
还有杭州多所小学的孩子们,
他们将爱心助演10多个节目。
琳琳将表演3个节目,
我从没见过那么大方自信的她,
走台、表演,一点儿都不怯场。
劝她休息一会儿,
她也一直盯着彩排的小朋友,
这一天她等了太久,太高兴了。
观众、主持人、志愿者、助演小演员,
都是听说琳琳的故事后,
自发来参与的富阳市民。
看着大家或忙碌、或期待,我心里暖极了。
那一天,室外很冷,还下起了雨,
我有些忐忑,会有多少人冒雨前来呢?
没想到演出前几十分钟,入场处就排起了长龙!
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,
一段小朋友们的热情舞蹈,
拉开了琳琳和伙伴们表演的帷幕,
琳琳先为大家献上了一曲《小星星》。
第二首她的歌是《时间都去哪儿了》。
琳琳年纪虽然还小,
却早早懂得了这首歌背后的情感。
虽然以前常听她唱这首歌,
可再一次听到的时候,
一直在大家面前努力克制的我,
再也忍不住,泪洒现场。
看着舞台上光彩夺目的琳琳,
我想起这些年我们母女俩经历的一切:
奔波、求医、失望,我的担忧、受怕,
琳琳一次次的懂事安慰,我们太不容易了。
演出最终完美落幕,无论我还是琳琳,
这场圆梦音乐会都将永生难忘。
她说,“这是我最幸福的一天,
我喜欢富阳,这里的人真好!”
如今,我们的生活回归平静,
而琳琳的另一个心愿也实现了,
她可以背起书包,上学啦!
做完切脾手术后,她身体有所好转,
终于成为了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。
千言万语,说不尽我的感激,
正是无数亲友和好心人的帮助,
让琳琳可以享受音乐,
可以憧憬更美好的未来。
琳琳演唱《时间都去哪了?》
圆梦演唱会 现场视频
故事|皓宇,根据《大爱!富阳为这位重症女孩圆梦,1000余人一起做了一件事》、《生而不凡,因乐不凡!| 罕见病患儿演唱会》和采访当事人后撰写。
漫画|晶皮豆芽
图解|Echo
插图|翟进、君君
特别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(301医院)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孟岩教授的指导。
本期故事素材由中国戈谢病协会提供。该机构成立于于2012年2月,由戈谢病患者及家属成立的一家全国性的公益平台,致力于戈谢病的宣传科普,提高社会认知度,让更多的患者早日确诊、早日得到精确治疗。
系列介绍
— 罕见病 · 暖心科普 · 系列 —
由基因科普公益项目豌豆Sir与病痛挑战基金会联合出品。每月两期,每期带你了解一种罕见病,感受一位罕见病病友,一组暖心漫画,一段非凡人生。
暖心科普背后的创作团队
我们的创作团队一共有7人。
其中,五位小伙伴是罕见病患者或家属,
另两位是遗传学与新媒体领域的专业人士。
病痛挑战基金会
病痛挑战基金会是北京市第一家关注罕见病领域的公益基金会,缘起于“冰桶挑战”,致力于支持罕见病病友的医疗康复,培育积极行动的罕见病自组织,搭建多方参与的平台,打造公众链接感强的品牌项目,推进罕见病问题的制度保障,解决罕见病群体在医疗康复、社会融入等方面的迫切问题,为其建立平等、受尊重的社会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