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说,儿子是妈妈前世的小情人,
那今天的故事再贴切不过。
让我们认识一位很棒的小男子汉吧——
我叫曲甴,09年成了一位幸福的妈妈。
从春天的惊喜,产检时的紧张,
到12月底,终于迎来了粉嘟嘟的霖霖,
但很快就发现了一些异常。
他不吃不喝、不哭不闹、抬不起头,
只顾自己默默地睡觉。
医生检查后,怀疑是脑瘫,
我顿时五雷轰顶,
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再躺下来的。
那时给他喂奶都很困难,
要拍打奶瓶底部,他才能喝到。
我们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,
从脑瘫、肌无力再到脊髓性肌萎缩,
都被一一怀疑过,再被排除。
六年后,我们才确诊是Prader-Willi综合征,
俗称小胖威利综合征。
这时,已经太迟了。
至少,我们走过了相依相伴的六年。
霖霖从7个月开始,因为肌肉没力量,
我们就带他去做一系列康复锻炼:
运动疗法、电疗、高压氧疗、语言训练……
为了让他可以学说话,
老师一边按摩他的口腔,
一边教他发“a、o、e”的音,
教他运用舌头、口部肌肉等。
霖霖也很乖,努力地学习着……
这些训练逐渐有了效果,
霖霖虽然发育比同龄孩子稍慢一些,
但他的身体状况在逐渐变好。
10个多月,他终于可以抬头。
1岁时可以坐一会儿。
1岁半,可以扶着站立,断断续续学会发音。
2岁多的他可以走路、和人交流。
3岁的他走进幼儿园,
和别的小朋友好像没什么两样啦!
我以为,最苦的日子终于过去了。
更欣慰的是我发现,
霖霖是个特别自立的小家伙。
也许和康复训练有关系,
从1岁2个月起,他就开始自己吃饭,
别的小朋友饭菜洒一地的情况,
他都不会发生。
1岁半,刚学会站的他,
就学着独自洗澡,
我们为他准备好热水就行啦!
后来,他上了幼儿园。
有一天放学回来,
我跟他认真地说,你现在是大男孩啦,
男孩子不能跟女孩子睡在一起。
从那一天起,3岁多的他就开始自己睡。
从此都是一个人睡觉,从没闹过。
(编者注:由于小胖威利综合征容易导致睡眠呼吸暂停,此时这位妈妈因疾病未确诊尚不了解,照顾病友时不建议让其独自睡觉。)
每天早晨我出门工作的时候,
他会在客厅等着给我一个拥抱,
说妈妈,早一点回来。
让我特别安心。
不知不觉,我发现,我已不再把他当小孩子,
而是当成一个大男人去依赖。
虽然他才五六岁,时不时我就向他撒撒娇,
他也会在厨房切好水果,
在我最累的时候,端到我面前……
我们就像一对平等又亲密的朋友,
霖霖开起玩笑会叫我“姐”,
我听着也很开心。
“姐姐”有时可比不上“弟弟”聪明,
他喜欢玩电脑、看电视,操作很娴熟,
我有时还得请教他呢!
似乎,度过了出生后的难关,
三岁到五六岁,情况越来越好,
霖霖会这样平安快乐地长大。
只是这些年,还有一个问题,
一直困扰着我们没有解决,
那时还不知道,这才是最大隐患。
这个问题就是——不断地吃,不断长胖。
当初他很瘦,1岁半开始发胖,
3岁时肥胖越来越明显。
我们意识到情况有点不大对,
去医院也没检查出是什么问题。
又经过漫长的误诊历程,
霖霖6岁左右,在一位医生的提示下,
我们通过基因检测才确诊了小胖威利综合征。
这种疾病除了让婴儿肌张力低下,
容易导致身体发育迟缓等,
还有一个最为明显的症状——没有饱腹感。
换句话说,他们会一直很饥饿,吃多少都不够。
2岁时,霖霖接近40斤,5岁就达到110斤,
7岁已接近200斤。
过度肥胖,使他根本无力运动,
每天就是不停地吃,感冒灵都要兑水喝掉……
我既心疼,又无助。可怕的时刻总是那样突然,
6岁的一个清晨,霖霖昏倒,
立刻进了ICU,我也收到病危通知书。
心惊胆战半个月,霖霖终于出院,
我和他约定好一起减肥。
然而,霖霖的病愈发严重,
5个月后,他还是没能挺下去,
化作远离世间痛苦的天使。
后来我才知道,
面对小胖威利综合征,
其实有很多干预治疗手段,
例如从小注射生长激素等。
只是对霖霖来说,一切都太迟了。
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小胖威利,
他的悲剧才不会重演。
而霖霖,这位给我切水果、开电视,
给我一次次拥抱的小男子汉,
我每天都在心里默念,
如有来生,不,每一生每一世,
我都愿和你相伴走过。
纪录片《我的致命食欲》
关于小胖威利综合征
故事|皓宇采访,根据主人公讲述撰写。
漫画|晶皮豆芽
图解|Echo
特别感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科学(内分泌)主任医师邹朝春教授的指导。
本期故事素材由小胖威利罕见病关爱中心提供。该机构成立于于2017年3月,是一家致力于以小胖威利患者及家庭在教育、医疗康复、心理关怀、就业方面的救助及知识教育宣传活动、组织医学专家、病人等开展罕见疾病健康咨询等服务的非营利性民间公益组织。
系列介绍
— 罕见病 · 暖心科普 · 系列 —
由基因科普公益项目豌豆Sir与病痛挑战基金会联合出品。每月两期,每期带你了解一种罕见病,感受一位罕见病病友,一组暖心漫画,一段非凡人生。
暖心科普背后的创作团队
我们的创作团队一共有7人。
其中,五位小伙伴是罕见病患者或家属,
另两位是遗传学与新媒体领域的专业人士。
病痛挑战基金会
病痛挑战基金会是北京市第一家关注罕见病领域的公益基金会,缘起于“冰桶挑战”,致力于支持罕见病病友的医疗康复,培育积极行动的罕见病自组织,搭建多方参与的平台,打造公众链接感强的品牌项目,推进罕见病问题的制度保障,解决罕见病群体在医疗康复、社会融入等方面的迫切问题,为其建立平等、受尊重的社会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