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罕见病合作交流会,由病痛挑战基金会发起、中国罕见病联盟任指导单位,以“健康中国,一个都不能少”为主题,促进罕见病患者、患者组织与政府、医生、医院、科研、政策研究、企业、媒体等相关方的交流,推动各界关注并支持罕见病问题的解决。2019、2020年,前两届大会圆满举办,共有270万余人次线上观看与线下参会,逾300家媒体报道。
2021年,大会再度启程,遵循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的理念,以“支付创新”+“科技创新”+“服务创新”+“药物创新”+“患者价值创新”为视角,汇聚各界嘉宾,研讨罕见病领域最新动态,共商罕见病事业的未来。
▶患者参与创新的价值与路径
▶致辞发言
▶对话:当患者成为创新的提供者
▶对话:何谓罕见病领域的药物外创新
▶对话:高校在罕见病创新生态中的角色
▶主旨分享: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与思考
▶展望:围绕患者的创新系统
▶互联网医疗助力罕见病诊疗服务
▶罕见病线上全流程服务体系模式搭建
▶互联网产品提升罕见病患者就医体验
▶互联网助力儿童重疾全流程救助模式
▶博鳌模式助力海外罕见病药品引入和患者管理
▶互联网助力罕见病临床试验设计
▶Panel
▶中国罕见病医药费用保障探索
▶多层次保障体系中商保的价值和参与路径
▶商保进入罕见病领域的综合考量与要素
▶相互保险如何参与罕见病保障
▶普惠型保险保障高值罕见病的模式路径
▶惠民保保障罕见病现状解读
▶Panel:商保参与罕见病保障的路径选择及患者参与
▶ATTR诊疗现状与挑战
▶患者组织及管理全球时间分享
▶开场致辞、讨论环节
▶LS/MSA/SCA诊疗现状及展望
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疗现状及负担
▶软骨发育不全诊疗现状及挑战
▶罕见病公共政策体系对政策建议 “罕十条”
▶创新药医保有条件报销: 对罕见病医保准入的启示
▶患者参与公共倡导的实践案例与患者价值
▶Panel:国家大政方针背景下的罕见病事业和患者价值
▶罕见病的五级预防体系与遗传咨询
▶PID早期筛查及经济负担研究案例
▶罕见遗传病的产前诊断
▶罕见病诊断中的表型与基因的连接
▶中国EB患者诊疗现状
▶Panel
▶INNO For RARE 项目总结回顾
▶路演:辅助神经肌肉病康复的外骨骼技术
▶路演:累及心肺功能的罕见病的心音/心电监测技术
▶路演:基于人脸识别的罕见病诊断平台
▶路演:基于算法的癫痫监测系统
▶路演:睡眠呼吸暂停的全新解决方案
▶路演:罕见病Biobank
▶路演:基于脑机接口的上肢康复技术
▶路演:基于EEG/HRV的罕见病并发症辅助诊疗系统
▶路演:全世界首个基于皮电的癫痫监测手环
▶嘉宾致辞
▶主办方致辞
▶介绍罕见病患者群体医疗需求及现状
▶推动儿童神经系统罕见病筛查与诊断的实践
▶讨论: 神经系统罕见病筛查诊断现状与问题
▶介绍AI技术在提升诊疗效率辅助医生决策优化患者管理方面的应用
▶AI引擎如何加速神经系统罕见病患者发现
▶讨论:神经系统罕见病AI发现引擎的应用潜力
▶会议总结
▶开场
▶特邀开场致辞
▶罕见病诊疗创新实践与展望
▶Panel1:罕见病诊疗体系搭建的地方经验探讨
▶罕见病患者权益与立法保障
▶中国罕见病医疗保障创新模式
▶罕见病议题中的患者参与和患者角色创新
▶罕见病药物创新的破局之路
▶罕见病患者创新服务体系战略合作启动
▶Panel2:罕见病药物可及提升的多方共建
▶“一切只为你”——Sing for Rare罕见病公益主题音乐会
▶基因测序对患儿/罕见病诊断的重要意义简介
▶复儿摩斯儿科大侦探案例分享: 临床因基因测序改变治疗方案的患儿故事
▶《危重新生儿遗传性疾病快速全基因组测序专家共识》介绍
▶《危重新生儿遗传性疾病快速全基因组测序专家共识》发布仪式
▶Panel:多方共促罕见病诊疗发展
▶媒体答疑
▶院内罕见病诊疗服务创新经验分享
▶罕见病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创新
▶博鳌乐城罕见病药物可及落地经验
▶罕见病患者综合服务体系搭建
▶患者组织的深度患者服务体系
▶企业参与患者服务体系搭建
▶Panel:如何携手打造罕见病创新服务体系
▶罕⻅病多层次保障的多方共建
▶以广东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为例——罕见病制度推进中社会力量参与价值
▶互联网平台参与罕见病保障的解决方案
▶江苏罕见病社会支持体系及未来展望
▶民间慈善力量参与罕见病共付的实践经验
▶《社会捐赠参与罕见病多层次保障》报告开题
▶Panel
▶罕见病医药产业政策环境解读及发展趋势
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标准与未来创新
▶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的临床试验环境建设及落地案例
▶以肝豆状核变性为例看本土药物研发发展趋势
▶立足中国,放眼全球:国内罕见病药企的创新之路
▶患者组织参与药物研发及引进经验分享
▶Panel:中国罕见病药物创新的挑战与展望